查看原文
其他

“我最近突然咳嗽发烧,到底该不该去医院?”

甄天蘅 Vista看天下 2020-02-07


撰文 | 甄天蘅


1月26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内的医生在为患者诊治。(新华社 图)


轻微咳嗽两天后,爱人发烧了。1月28日下午五点多,还只是37.5度,晚上七点多,就到了38.2度。这个时候发烧,自然令人感到恐慌,尤其是,发烧还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典型症状。


怀疑自己或家人是否感染了新型病毒,应该是很多人最焦虑的问题之一。最近两天的新闻更是加重了这种忧虑:


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后的潜伏期在10天左右,最短1天,最长14天,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


这意味着,你接触的很多人,哪怕目前没有任何症状,仍然可能传播病毒。


而且,1月27日,河南安阳又发现了类似病例。一名女子从武汉回安阳后至今无症状,其5名亲人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1月28日接受央视采访也称,这会给发现传染源带来一定的困难。


当然,现在,我更关心的是,爱人发烧了,下一步该怎么办?要不要去医院?



难以确定的接触史


昨天(1月28日),媒体都在转发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里面有详细诊断标准。


其中有两个指标: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如果个体指标符合如下流行病学史中任意一条和临床表现中任意两条,一定要引起注意,这意味着你很可能受到了感染: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表现


(1)发热;


(2)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临床表现中的发热,肯定符合了。后面两条,只能去医院才能确认。于是,决定我们去不去医院的关键因素就是,是否符合流行病学史的任意一条。

我们不确定。

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捅破了遮盖在新型冠状病毒身上的迷雾,公开宣布已出现人传人情况,还有14名医务人员受到感染。

此前一天(1月19日),根据武汉铁路局等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武汉铁路、公路、航空安全发送旅客409.68万人次,同比增长8.26%。后来,武汉市长说,有500万人离开了武汉,也就是说,20日前离开的人,占到总数的五分之四了。

此时,很多武汉人已经分散全国各处。而我们,还曾出门,在人员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暴露。所以,根本不确定,是否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地区的人员。


“发烧的症状一定要去看”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要不要去医院?

此前看过很多媒体的报道,一直提倡的是在家隔离观察。比如,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田欣伦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说,若自己平时身体健康,没有心肺基础疾病、肾功能不全、免疫抑制或者肿瘤等基础病,出现发热,可以在家中观察。

1月26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内的医生在为患者诊治。(新华社 图)

位于武汉的《长江日报》也采访了一线专家和亲历患者,发表了一篇报道称,在这个非常时期,不少市民因为恐慌,出现头痛脑热就到医院,发热门诊内人满成患。奋战在一线的专家和亲历的患者均劝告:普通流感扎堆跑医院可能交叉感染。

交叉感染,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心理阴影。看到爱人发烧超过38度,我和她讨论去医院检查的可行性时,她断然拒绝,认为医院病人太多,很多人可能都是病毒携带者,自己很可能会被感染到。

确实存在这种风险,问题是,如果自己在家隔离,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接受央视采访时,明确不建议有发烧感冒症状的患者在家隔离

李兰娟:最近刚好有个医生报道了自己在家自我干预后完全治愈的情况,我觉得也有他一定的道理。他本身是医生,他自己懂,所以是不怕的。他知道自己的情况不会加重,那么在家里休息得比较好,吃得比较好,康复得比较好。

但是,在没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还是住院更加安全一点,因为定期要复查胸部的片子看有没有加重。你自己不是医务人员,对自己情况不了解,肺部的炎症发展如果比较快,还是要在医院里治疗。

就在我们纠结的时候,久不发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其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问:您多次强调“早发现、早隔离、尽可能减少传播”,各地出现发热症状的群众也想知道,哪些症状是必须到医院就诊检查,哪种情况可以在家隔离?

钟南山:我觉得不能这么严格地分。首先发烧的症状一定要去看,看发热门诊,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在家等,等下去如果真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有20%会发展为重症。这样的情况下,失去救治机会就来不及了。

就这个问题,我也询问了杭州一位急诊科的大夫。他的回复是:在武汉,感冒早期症状轻的,先在家隔离观察,症状有加重再去医院;其他地区,还是建议前往医院就诊。


大范围爆发的可能性

最终,我和爱人商议后,决定只观察一晚,如果第二天(1月29日)仍然发烧不退,就去医院检查。

依照我最近这段时间大量阅读的相关报道,虽然我们都希望每个人健康,但如果真的出现大范围感染人群,一定是越早治疗越好。因为,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才会更高。到目前,被感染后死亡的病人,很大一部分是晚期病人。而且,早排查,早发现,才能尽早阻断传染。

你可能会关心,是否可能出现大范围感染人群?

按照最近这两天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每天新增确诊病例都超过一千例。1月26日,武汉市市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预计武汉确诊病例可能再增加1000例左右。但第二天,1月27日,武汉就新增了892例,1月28日,又新增了315例。显然,1000例的预测,还是低估了武汉的疫情程度。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土溪镇卫生院在门口搭建了临时检查棚,检测前来就医人员的体温(1月26日拍摄)。(新华社 图)

更重要的问题是,武汉之外的情况。昨天,我们发布了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的一篇文章:《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封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极有可能比SARS还要高一些。

而且,他注意到,“国外学者研究根据往年同期武汉出行情况,按照航班人数预测中国其他爆发城市将是上海、北京、广州、重庆和成都。但笔者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模型所基于的‘出行情况’仅仅考虑了航空旅行,而没有包括陆运。因此,湖北其他城市和周边省市同样是本次新冠防控的关键。近日笔者随国家卫计委抗冠督导团在河南督导,发现和湖北接壤的河南、湖南等省面临陆路病例输入的巨大风险。这些地区的风险不容低估,而且已经出现病例数的显著攀升。

1月28日,钟南山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也提到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措施,但病例数还是增加的,从1月20日前后200多例到目前4000多例。它是什么态势?是全国大爆发、全国的多点爆发,还是局部大爆发?我的看法,还是局部大爆发。

提醒大家注意这些信息,并非是要制造恐慌。这些专家的判断,对有关部门,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提醒。从1月20日左右开始,疫情升级,到现在,过去还不到十天,也就是说,很多潜在病例可能还未出现症状,病毒也可能在无症状时悄然传播。

按照钟南山等专家的判断,最坏的时候,可能还没到来,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可能很麻烦,但仍然要坚持下去。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包括钟南山院士一再提醒的,一定要“早发现、早隔离、尽可能减少传播”。如果自己出现了症状,没把握,还是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尽早到发热门诊检查。如钟南山院士所说,“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在家等”。



本文系Vista看天下APP独家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阅读更多相关文章与最新杂志。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